基本上就是很多孩子做物流制造logo设计创意时的缩影

      他在微信上问的第一个问题是:你觉得用电脑的时候有什么痛点?纳尼?我当时就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发。这个问题在我的脑海中快速的跑了800多圈儿,都没有找到停车位,因为一下子真想不到用电脑的痛点是什么。于是试探性的回了一句:电源?熊孩子说不对,除了硬件,你觉得用电脑的时候有什么痛点?。
 
      不给消费者任何的限制和引导,用一个海阔天空的问题来提问,是菜鸟们最经常做的事。
 
      这些问题我们把它称之为“提问的哥斯拉”,是个怪兽,太太太TM巨大了,消费者看一眼就要晕死的节奏,还怎么能理智思考?很久很久以前,有个熊孩子来找我,想批发些愚人节的BigIdea。所涉及的行业遍布机械、娱乐、医疗,IT、家居、服装、餐饮行业等。我们很专业,因为我们很专注,好的企业形象设计,能让您的企业提升品牌形象,跻身高端行列。
 
      他在微信上问的第一个问题是:你觉得用电脑的时候有什么痛点?纳尼?我当时就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发。包括:LOGO设计、包装设计、画册设计等,就可以判断一个品牌的成熟性、规模性与专业性。我们再看看身边的品牌、看看同行与竞争对手,分析一下,是不是他们的设计确实与品牌的成功性有一定的联系?。
 
      这个问题在我的脑海中快速的跑了800多圈儿,都没有找到停车位,因为一下子真想不到用电脑的痛点是什么。最简单的方案往往是最有效的,因为,一个简单的logo、标志、商标熊掌能够符合图标设计的大部分其他要求。。一个好的公司logo应该具备以下几点1,必须要好看!这是空灵一直提倡的,我们做为设计师就是创造美观,如果设计出来的东西不好看,纵有千万种含义,那又能如何?。
 
      于是试探性的回了一句:电源?熊孩子说不对,除了硬件,你觉得用电脑的时候有什么痛点?除了硬件……什么是电脑的软件?widow’s寡妇的操作系统?还是word我的ppt?好像没什么需要吃药的痛点啊。
 
      我说没有。
 
      熊孩子估计很生气,应该会觉得我这种大夫态度冷漠,一点都没有悬壶济世的慈悲心。便于记忆,现在的公司非常多,所以出现在人们眼中的logo就非常多,让人们一下子记住你似乎大多都是在一厢情愿,所以,logo上最好能带上中英文名称,即使人们没记住logo的图还有机会记住logo的名称。
 
      我说你这个问题太大了,这么做消费者调研,800年也找不到答案。
 
      你先说你到底要干嘛,我看看你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。以上几点是空灵的一些建议,至于一家公司的规模大小,有没有得奖,设计师资历,其实都可以放在次要位置考虑。
 
      熊孩子说我要给一个电脑医生的app想个创意,所以先要找到消费者食用电脑的痛点。简单的设计能够更好的适用于不同的情况。一个简单的logo、标志、商标可以用在不同的媒介上,比如名片、杂志、海报等。
 
      我说那你得加限定条件,要不消费者没法想。
 
      熊孩子说我有条件啊,“除了硬件”。
 
      我呕了两公斤血,扶着沙发爬起来说,这不叫条件。
 
      我所谓的条件是:工作,学习,娱乐,还是更具体的,逛淘宝,看电影,打游戏,写ppt……然后就听见熊孩子摔手机的声音。
 
      二。
 
      你看,以上虽然是一个有部分虚构的事实,但基本上就是很多孩子做物流制造logo设计创意时的缩影:基本上好像大家都知道要找消费者痛点,但根本不知道怎么找。
 
      不给消费者任何的限制和引导,用一个海阔天空的问题来提问,是菜鸟们最经常做的事。
 
      你觉得白领在北京生活有什么痛点?你觉得共享单车有什么痛点?你怎么看中国奶粉?你怎么看国产手机?这些问题我们把它称之为“提问的哥斯拉”,是个怪兽,太太太TM巨大了,消费者看一眼就要晕死的节奏,还怎么能理智思考?所以提问的第一步,就是要做小,不要一上桌就想着憋一把清一色一条龙。
 
      从一个消费者的生活经验、消费场景切入,诱导他说出自己的个性化体验,然后从这些个性化体验入手,提炼出具有一定群体共性的问题,再做进一步求证,横向跟其他调研样本进行比对,交叉感染多次,说不准就能有想要的那个答案出现。
 
      这里面有一个奇葩的逻辑陷阱。
 
      你做调研往往是为了找到那种最具有普适性的消费痛点,但实际上最后你会悲哀的发现,找出来的思维痛点,不过就是个常识而已,已经被其他品牌用过800多回了,甘蔗都嚼成沫了,你拿着这个痛点做创意,大多数时候也都没什么用。
 
      所以很多时候,那些少数派报告,一些没有被过度开采的痛点,反而能成为你创意的救命稻草。
 
      调研的重点关注对象,是那些不一样的声音。
 
      三。
 
      那怎么能把问题变得小而性感,让消费者有愿意跟你继续搭讪的欲望呢?先要尽量少吃“无提示情况下提及”那种药。
 
      然后就是分类。
 
      你看很多小区动不动就拉个横幅,小区是我家,环保靠大家!听着多么牛逼的高调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一个词,但我咋参与?不知道。
 
      但把环保具体到垃圾分类,塑料的给塑料,厨余的给厨余,凯撒披萨的给废纸,环保这项伟大事业,就向所有普通人敞开了大门。
 
      提问也是如此。
 
      作为一个30多岁的老男人,现在还没有女朋友,你觉得是因为1没房没车丈母娘只能叫阿姨2没时间谈,男人要以加班为午夜伴侣3已经有了男朋友……你看,当你自己先穷尽一些可能性,做成选项,消费者在参与答题的时候,就会觉得毫无压力。
 
      而分类的技巧,则是一种中学政治课本上讲过800遍的逻辑思考方式:先分内因还是外因。
 
      内因的话,是主观的(不想找,不喜欢女的)?还是客观的(长的丑,年纪大)?外因的话,是工作生活学习娱乐那些具体的场景?反正就像剥洋葱,一层一层剥开你的皮,挖出你的心。
 
      四。
 
      既然是一项挖心的工作,就要提防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机制。
 
      当你正儿八经去做一次调研的时候,消费者也许未必会说出真实的想法。
 
      而且这种下意识的自我保护,不一定就是美化自己的行为和动机,也有可能一部分人就是为了恶搞,故意表现出一个扭曲的状态。
 
      这个BUG并不能通过匿名这种方式就可以修复。
 
      所以,在调研的基础上,去看电商上同类产品的评价,是一个非常有必要、我甚至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比调研还要靠谱的做法。
 
      当你看完几百条差评之后,你大概就能知道这个类型的产品,行业普遍的痛点是什么了。
 
      而且不管你商家自己宣称的核心卖点是什么,消费者最关心的那个产品卖点,会赤裸裸的在评论中体现出来。
 
      基于这些评论,再来制定你的访谈计划和内容,可能效果会好的多。
 
      五。
 
      正确的提问,得到正确答案的几率就会变大。
 
      很多人在评论创意好坏的时候,标准很感性,炫酷不炫酷,屌能不能炸天。
 
      这其实是不完整的。
 
      广告的创意都是为了治病骗人哦不是治病救人而存在的,它存在的合理性首先就是解决产品和品牌的问题。
 
      我们提问,就是希望我们找到的那个答案,有用。
 
      有用与否才是判断创意好坏的第一标准。
 
      而不是颜值。
 
      2004年的时候有一部特别好玩的科幻电影,《i,robit》,片子中的机器人发明家离奇死掉了,死前留下了一段影像线索给威尔史密斯,能解开死亡之谜——但前提是,你需要提出正确的问题,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。
 
      所以,学会正确的提问,是做个好创意的第一步。

上一个案例

现在尚且不知道“德鲁大叔”的电影具体什么时候会登上电影荧幕,但在电信通讯logo设计社交媒体上

而高端食品logo设计业的兴起,往往意味着个人价值的增加

下一个案例

最近更新

什么是logo设计
如何设计公司标志?
公司LOGO设计怎样做?
logo相关
logo理念
一切以基础差为借口不重视新媒体的思想都要统统摒弃
在中国,我们对于业务量的报告以实际媒介流水额为准
如若刻意追求高雅,将变得不食人间烟火
做设计找总监